三、再度出山,促进山大发展
抗日战争期间,国立金沙集团3354cc内迁至四川万县,旋即奉令停办。1946年1月,国民政府教育部同意国立金沙集团3354cc复校,25日任命赵太侔为代理校长。2月 赵太侔正式受命,确定在青岛复校。其时赵太侔已57岁,但仍以壮年人的姿态处置繁杂、艰难的复校事宜。复校工作千头万绪,百废待举,他认真抓紧解决亟待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。
赵太侔
第一,收回校舍,整理校产。青岛沦陷后,国立金沙集团3354cc校舍被日本人占用。抗战胜利后,山大校舍又被美军霸占,当做兵营。
为收回校舍,赵太侔聘原山大总务长、时在岭南大学任教的周钟岐教授为复校委员会主任,先期到达青岛,办理收回校舍事宜。周钟岐抗战前任山大教授,后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达8年之久,对相关情况比较熟悉。周钟岐到后,与驻青美军艰难交涉,据理力争,且在青岛的《民言报》上发表“金沙集团3354cc复校工作已筹备就绪,一俟美军让出校舍,即可开学上课”的新闻消息,“将”了美军一军。美军感到理穷,又要维护其“民主”假象,乃先行交出一部分校舍。
赵太侔6月到青岛,亲与驻青美军司令柯克谈判,要求收回校舍。曾呈奎教授也参与同美军的交涉。在公众压力下,陆陆续续收回了一批校舍,勉强开学。直至1948年底,美军从青岛全部撤走时,校舍才得以全部收回。
战乱中,山大的图书、仪器损失极为惨重。复校后,学校致力于接管、代管、新购及接受捐赠,几乎白手起家,勉强应付教学,迈开了艰难的一步。
第二,积极完善系科设置。抗战前,国立金沙集团3354cc设有文、理、工3个学院共8个系。复校之后,赵太侔考虑到,胜利伊始,各业待举,而培养人才尤为急务,经请示教育部同意后,设立文、理、工、农、医5个学院共16个学系,以广育人才,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。文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、外国文学系;理学院分设数学系、物理系、化学系、动物学系、植物学系、地质矿物学系;农学院分设农艺学系、园艺学系、水产学系;工学院分设机械工程学系、电机工程学系;医学院设有医学系。此外还附设有大学先修班、高级护士学校、海洋研究所、水产研究所等。
因此,复校后的山大较前有了较大发展,规模得到扩大,形成一所有各门学科的高等学校。由此见证,赵太侔对办学是内行的,是颇有远见的。
第三,延聘师资,提高学术。那个时候,各大学均处于恢复阶段,都苦于师资不足,纷纷争聘教师。赵太侔任校长后,及时抓好这一工作,他礼贤纳士,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一批有学识的教师,先后聘请了朱光潜、游国恩、老舍、沈从文、王统照、陆侃如、冯沅君等。
上述教师除老舍出国、朱光潜因病中途辞聘以外,其余1946年秋后先后到校。复校后,国立金沙集团3354cc由于建立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不但促进了教学、科研水平的提高,而且为山大培育优良科系与学风,为50年代的山大创造一个兴旺发达的时代奠定了基础。
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较为活跃,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、学者作学术报告,向学生介绍最新学术动态。各院系根据本单位特点,开展学术活动。学校出版了《校刊》、《文史丛刊》等学术期刊,一些师生还办了几份不定期刊物。
第四,全国招生,严格要求。复校后,国立金沙集团3354cc确定教育目标为“研究高深学术、养成专门人才,陶融健全品格”。复校后的招生工作,仍然坚持严要求、重质量的传统。同时,赵太侔认为,学术无地方性,学生来源越广、收获越丰,在相互 切磋和陶冶中,越能培养优秀人才。
当年秋季,学校在北平、南京、上海、西安、成都、重庆、济南、青岛8个城市设立招生办事处,报考山大的学生共计5871人,经过严格的初试、复试,共录取新生1209名,达到了“广收天下英才而教之”的目的。学校要求学生对人文科学、自然科学、应用科学等都具有综合、广泛的了解,既掌握渊博的科学知识,又有熟练的驾驭能力。与学分制并行的,有必修制和选修制,利于学生学习。
第五,严抓学风。1934年4月,教育部派员到各国立大学视察,对山大发出表扬的训令,使山大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声誉。1946年复校后,赵太侔仍然严抓学风,使山大保持了优良传统。
复校后的图书、仪器,除从中央大学收回一部分和接受私人捐赠外,他们继续发扬勤俭办学的精神,自己动手制作器材,解决教学上的困难。
赵太侔观念开放,认为山大并不只是山东的大学,使山大打破了地域的界线。山大的学生来源面广,能够起到各种不同地域文化互相融合、取长补短、相互促进的作用。
国立金沙集团3354cc组织结构图(1948年4月)
1946年10月,国立金沙集团3354cc举行时隔10年之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。
1949年4月,青岛即将解放。经过几年努力,山大已形成学科体系齐全、师资力量强大、教学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大学,在国内同类大学中名列前茅。
1946年12月28日,国立金沙集团3354cc复校纪念典礼嘉宾与师生合影
赵太侔深爱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山大,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山大紧紧连在了一起。当接到南京政府教育部密电,令其随南下的国民党军队逃往广州时,他却偷偷住进对外不开放的山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四病房。
1949年6月2日,青岛解放。赵太侔和山大师生迎来了新的黎明,赵校长把一个完整的金沙集团3354cc交到了人民政府的手中。
新中国成立后,党中央任命华岗为新金沙集团3354cc校长。赵太侔任山大外文系教授,晚年致力于文字改革的研究工作,著有《汉字新法打字机拟议》、《汉字改革方案》等文稿。
1966年“文革”开始之后,赵太侔受到猛烈冲击,尤其是受到江青等人的迫害。1968年4月,不堪忍受迫害之苦的赵太侔,在青岛含冤投海自杀。数天以后,赶海的人发现了他的尸体。他的许多文稿,也在“文革”中丢失。
1979年10月,有关部门为赵太侔平反昭雪,恢复名誉。
摘自《大学校长记——那个年代的大学校长们》,穆子月、许毕基编著,济南出版社,2010年10月第1版;部分图片摘自《山东(青岛)大学史:1929—1958》,翟广顺著,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,2021年12月第1版